第386章 人有私(3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爱书网,www.xaswx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

    谢玄英:“……”他撩腿,轻轻踢开俩啃花生壳的家伙。

    程丹若抿口残酒,问他:“你听半天,听出他的意思没有?”

    他微微颔首:“姜元文拜师徐若知,所图为何并不难猜。”

    接触得多了,程丹若也搞清楚了各种流派的区别。

    首先,心即是理的学说,不止是王阳明的理论,同时提出相似看法的还有若水学派,也就是王尚书的师承。

    大家并不是同一家,但有相似的观点,数代交流下来,互相汲取理论养分,完善自己的学说。久而久之,就被笼统地归咎于心学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阳明先生有数位弟子,弟子们对他的理论进行了扩展解析,衍生出其他学说。比如有人主张个性解放,有人纯粹追求哲学,也有人倡导入世,各有各说法,各有各偏重。

    比如清平书院的静光居士,正儿八经的阳明门生,现在却开始学禅,试图将禅与儒融合。

    在这样百花齐放的情况下,催生了一些衍生学派。

    李悟就是其中之一,他受到心学影响,但主张更激烈,一出世就有点石破天惊的意思。彼时的文人,批判的大加批判,认为叛经离道,赞同的奉为圭臬,觉得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双方都很激烈,导致了纯真派像樱花,开得灿烂,谢得飞快。

    晏鸿之能重新崛起,是因为学说平和了很多,也吸取了其他学派的理论,且当初李悟死得太惨烈,舆论普遍同情,反而支持了起来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徐若知此人在贵州名气很大,虽然老头子已经七十多岁了,但他是阳明先生的弟子,入门晚,却跟随他多年,根正苗红的门生。

    姜元文是四川人,离龙冈书院那么近,显露天分后就被家人送去读书,徐若知原本已不再收入室弟子,却为他破例。

    这等渊源,不难猜测姜元文的真实目的何在。

    ——借礼议一事,抗击理学,发扬心学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想?”程丹若问谢玄英。

    谢玄英用热帕子捂了捂脸孔,还真答不上来。